2016年度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专项申报指南

时间:2016-07-20浏览:21设置

各有关部门:

为贯彻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的精神,落实《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2015-2020)》的有关内容,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临港地区的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根据《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专项实施细则》,特发布本指南。

一、申报范围

专题一:智能制造共性平台建设

加快培育智能制造创新体系,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支撑、综合标准试验验证、工业大数据应用和产业服务应用等功能平台;加快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导入,建设光电子、人工智能、脑智科学等一批产业支撑平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协作和技术创新,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研发和应用平台,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中心。

方向1:共性技术研究平台

建设内容:开展智能传感与物联网、智能与特种机器人、智能控制与维护、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智能生产系统与能效管理、智能制造大数据管理,以及产品创新与智能设计等共性技术研究,形成若干专业功能性实验室,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服务。

方向2:标准试验验证平台

建设内容:围绕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工业互联网、RFID智能物流、运行管理、安全评价等关键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共性和典型行业的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并建设试验验证平台、配套的检验测试平台和信息安全认证平台。

方向3:产业服务应用平台

建设内容:聚焦软硬件系统的集成技术、智能装备的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智能机器人应用、模块化集成技术、数字化仿真及应用、智能物流等应用规划、工业4.0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打造集研究、规划和实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公共服务应用平台。

方向4:工业大数据产业支撑平台

建设内容:规划和建设临港工业大数据平台,定义行业数据类型和分级,研究和开展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研究物联网统一标识与数据解析服务关键技术及服务平台,开展数据采集、加密与传输、存储与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行业数据统计报表等公共服务。

方向 5:人工智能产业支撑平台

建设内容:重点开展新一代语音及语言的感知和认知智能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的研发,通过云服务平台模式,提供各种类型的智能模块化产品;基于迭代优化、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搭建面向智能制造研发、测试、生产、发布与服务的人工智能接口应用及服务支撑平台。

方向6:光电子产业支撑平台

建设内容:面向通信等领域需求,通过光子集成芯片、封装等形成产业辐射,创建集芯片设计、流片、封装、测试、制造、质量保障等一体化、全流程的光电子集成平台,为国内外光电子研发项目及企业提供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技术支持。

方向7:脑智科学产业支撑平台

建设内容:聚焦脑影像设备、中国人脑图谱、脑认知障碍性疾病诊疗、智能认知技术、服务机器人、脑智云平台等领域,开展重大脑智技术研究和标志性产品的开发,建立典型行业或典型场景下的关键应用模式。

专题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支持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与船舶、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集成创新,重点支持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推广应用,满足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测、物流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智能化要求;推进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

方向1:数字化车间

建设内容:集成智能排产与调度、智能工艺参数优化、物料智能识别与跟踪、多机器协同作业与检测、装调姿态实时跟踪和测量、装配过程信息自动采集和分析、装配性能在线测试、生产作业实时管控等智能制造要素,实现多品种小批量混流生产的智能/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

方向2:智能工厂

建设内容:集成产品全要素设计与工艺仿真、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感知与集成、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实时智能管控、ERP/PLM/MES/SCADA等系统纵向集成、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的工厂全流程网络化制造等智能制造要素,实现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协同等智能工厂应用示范。

专题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

瞄准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临港基础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机器人、航空航天、数控加工、增材制造、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电力装配等重大装备和重点产品,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关键核心材料、工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

方向1: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关键核心材料、核心工艺;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异构系统通信与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机器视觉等信息物理融合技术;产品设计与工艺仿真、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技术、生产过程实时管控技术、预测性维护、工厂能效分析和度量技术;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技术研究。

方向2: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及装备

研制内容: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核心支撑软件等。

专题四:支撑环境建设

吸引智能制造领域国际性组织、国内行业组织、高端体验与展示平台等落户临港;组织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学术论坛、专业沙龙等交流活动;加强人才培养和实训,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参与智能制造产业咨询、研发、应用等服务,推动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活力。

方向1: 智能制造技术展示和成果交易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展示平台,采用实物展示、互动体验、项目实施等形式展示智能制造应用领域的技术成果、设备、系统解决方案;引入国际智能制造前沿技术成果,建立智能制造技术转移项目库,实现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竞价、撮合、对接、转让等功能,促进产业化成果落地临港。

方向2: 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体验教育平台

建设内容:建立集智能加工、智能装配、智能测量、数字孪生等软硬件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体验教育平台,支持数据动态自感知、工艺参数自优化、动态调度自决策,构建兼具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实验体验和教育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环境。

方向3: 智能制造人才培训

建设内容:研究并建立涵盖智能制造研发人才、应用人才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跨学科的培训体系,满足学历教育和高水平认证教育需求;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以及知名认证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智能制造培训基地和工程师学院,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训高地。

方向4: 智能制造产学研交流平台

建设内容:主办或承办智能制造有关的高端学术会议、论坛、沙龙及会展活动,汇集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和团队,形成智力凝聚,建立智能制造国际交流平台,为临港地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方向5: 智能制造行业组织

建设内容:支持省部级以上智能制造领域的行业组织落户临港,支撑临港地区智能制造工作推进,联动并服务成员单位,提供智能制造领域决策咨询、产业规划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注册地、经营地、财政户管地在临港地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项目在临港地区实施;

3、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4、申报单位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

5、申报单位在所申报的相关领域应有较强的团队和技术基础;

6、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7、涉及用地的在建/拟建产业化项目,项目立项、资金、规划、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手续应完备;

8、项目实施周期:自项目立项起两年内完成。

 

三、申报材料

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申报类别提交相关材料(模板详见附件)。

所有书面材料采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四份,须签字盖章齐全。使用普通纸质材料作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四、申报与评审时间

全年开放受理(节假日除外),分别于7月底、9月底各评审一次。

 

五、申报方式

采取书面申报方式,申报材料由企业报送所在园区开发主体或镇政府受理并初审(对申报材料的一致性、齐全性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或缺少相关内容的申报材料予以退回或要求申报企业在限定时间内补齐)后,同电子版一并提交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专项办公室。

 

六、联系方式

校技术转移中心办公室(海洋一路333号3号楼501)

莫剑英  68281230/13501776943

吴光生  68281231/13262980129

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专项办公室(申港大道200号A512、A503)

焦  敏  68283294

乔  鹏  68283260

吴群峰  68283202

上海海事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海港大道1550号行政楼212
返回原图
/